【按】为加深广大群众对国务院《批复》的理解,示范区党工委宣传部梳理出“学习国务院《批复》30问”,现全文转发。
1、国务院出台《批复》对杨凌发展有什么重大意义?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示范区迈入第三个10年发展新阶段的重要历史节点,国务院第三次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发展若干政策的批复》(国函〔2018〕133号),确立了推动杨凌示范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定位,从5个方面提出了35项支持示范区发展的政策,强调示范区继续实行省部共建的管理体制。《批复》的出台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为示范区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保障,注入了加快发展的新动力,对于杨凌示范区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现代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2、这次国务院《批复》对杨凌示范区提出了怎样的发展定位?
按照“核心示范、带动旱区、服务全国”的定位,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切实落实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快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着力推动杨凌示范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3、这次国务院《批复》对杨凌示范区提出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到2025年把杨凌示范区建设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核心区,新时代乡村振兴、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引领示范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高地,为推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4、什么是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能够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大首次做出了这一重要判断。其具体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的发展。推进动力变革,要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二是绿色成为普遍形态的发展。绿色发展是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迫切需要,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对此,要进一步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形成促进绿色发展的政策导向、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发展绿色金融,促进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发展,倡导绿色出行等绿色消费方式,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三是经济重大关系协调、顺畅的发展。高质量发展要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 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控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四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的发展。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必须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实现产权有效激励,才能进一步激发创造力和发展活力。要加快完善市场要素配置相关体制机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五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的就业;坚持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
5、什么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6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部署,这既是新形势下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的主动选择,也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更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关键。简言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围绕农产品结构性过剩短缺,当前农产品质量效益不高、竞争力不强以及农业低水平供给与高水平需求不匹配等结构性问题。要解决以上问题,必须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理念引领农业新发展,围绕“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的工作主线,推动农业发展转型升级,打造“高端、定制、安全、科技”的样板产品市场,在探索、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径上下足功夫,使农产品供给数量上更充足,品质上更契合消费者需要,全面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实现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持续有效供给。
6、建设面向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科技创新的国家级科研平台有什么意义?
国家级科研平台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集聚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科研装备先进的重要基地。其主要任务是针对学科发展前沿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科技领域和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旱区农业是我国未来农业生产的主体,加强旱区农业发展,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旱区生态经济持续发展非常必要。示范区承担着带动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国家使命,建设面向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科技创新的国家级科研平台,对于提升示范区科技创新和带动旱区农业发展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7、如何理解农业绿色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针对农业绿色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短板,农业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2015年打响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提出了“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7年农业部进一步聚焦重点和关键,启动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东北地区秸秆处理行动、农膜回收行动和以长江为重点的水生生物保护行动等“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实施五大行动,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部署和重大举措,有利于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减少化肥等投入品的过量使用,优化产地环境,提升产品品质,从源头上确保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有利于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综合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归根到底,有利于把农业资源过高的利用强度缓下来、面源污染加重的趋势降下来,推动我国农业形成绿色的发展方式,走上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8、怎样加强现代农业技术标准创新?
一是要以科技引领技术标准水平提升。加强面向旱区的农业新兴和交叉领域技术标准的研制,推动基础通用与公益和产业共性技术标准优化升级,加强技术标准研制过程中的科技支撑。
二是要以技术标准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强对科技计划中研制技术标准的服务,推动科技计划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创新技术标准服务模式。
三是要健全技术标准创新协同推进机制。健全技术创新、专利保护与标准化互动支撑机制。
四是要激发市场主体技术标准创新活力。提升企业的技术标准创制能力,增强社会团体的技术标准创新活力。
9、组建农业标准化研究推广服务机构有什么职能和作用?
主要职能和作用是开展旱区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转移技术标准创新服务,承接“国家旱区农业标准化服务与推广平台”、“国家旱区农业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日常工作任务,承担旱区农业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工作。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技术标准实践应用,加大特色农业技术标准研究,建立旱区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推广体系,面向全国旱区农业发展提升标准化服务。
10、为什么要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
农技推广工作是发展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通过将农业科技成果进行推广转化,使之成为现实农业生产力。农技推广工作包括“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两种形式。“公益性服务”由国家财政供给,主体是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和农技人员,以及科教单位承担国家任务开展的推广工作,业务主要是承担各级业务部门的试验和示范指导任务,特点是“只强调技术,不涉及农资产品”;“经营性服务”多为涉农企业人员以及各类行业协会,结合本企业的产品推销所进行的农技推广服务。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有利于同时发挥公益性推广技术水平高、权威性强和经营性推广灵活多样、方便快捷、针对性强的优势,避免和弱化两种推广模式的相对劣势,推动农业科技推广再上新水平。
11、农业科技扶贫的模式有哪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技应用广泛普及的背景下,农业科技已然是推动我国农业快速发展、补齐“三农”短板的有力武器,成为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着力点。农业科技扶贫已成为我国扶贫工作中的一项关键举措。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对精准扶贫的推动主要有六种模式:一是推广适合当地的特色种养品种技术。通过相关成果的推广,挖掘贫困地区自然禀赋,发挥当地的优势,运用现代化种养殖技术、设施农业技术,提高蔬菜、水果、经济林果、畜禽等特色农产品的质量与数量,促进农民增收。二是病害虫害统防统治,通过相关技术的推广提高贫困地区农业生产的安全能力,即抗风险能力。三是农业机械化。通过新式农业机械和适用于机械化农业新品种的研发推广,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以现代化机械设备代替人工劳作,不仅有效减轻了劳动强度,还提升了生产效率与专业化水平。四是生态环境的整治。通过环境改造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改良有关贫困地区土壤、水源等农业生产条件,推广农业节水技术,降低环境依赖,提升增产增效能力。五是开展农业科技培训。通过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农业科技培训,提升农业科研技术人员、农业种植户、职业农民等群体的综合素质,培养一批扎根农村,懂技术、会经营、能带动的“土专家”,示范引领农业生产,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六是信息化技术推广。主要是推动农业信息分析技术、农村电子商务、农业监测技术、农业信息精准推送技术、“互联网+教育”等信息化手段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12、什么是科技金融?
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与金融服务的系统性、创新性安排,是由向科学与技术创新活动提供融资资源的政府、企业、市场、社会中介机构等各种主体及其在科技创新融资过程中的行为活动共同组成的一个体系,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3、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具体内容有哪些?
2016年7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组织申报产融合作试点城市的通知》(工信部联财〔2016〕237号),启动了产业与金融合作试点城市的相关工作。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能力为目标,强化金融对产业的支撑作用,营造产业与金融良性互动的生态环境。试点的主要内容是:一是加强信息共享,搭建产融合作平台。第二,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第三,探索各类基金合作的新模式。第四,创新财政金融有效互动的模式。第五,完善产业链金融服务。总的看,此次试点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突出政策协同联动。这次试点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共同推动,聚合各部门的政策,协同推进试点工作。二是突出城市聚合作用。以城市作为载体,有效整合城市政策、产业、金融资源,发挥地方政府资金杠杆作用,引导资金向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聚合。三是突出地区特色和创新。以城市为依托,结合本地区实际,选择合适的试点内容,通过试点探索产融合作新模式,重在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和城市特色。
14、什么是投贷联动?
所谓投贷联动,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信贷投放”与本集团设立的具有投资功能的子公司“股权投资”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相关制度安排,由投资收益抵补信贷风险,实现科创企业信贷风险和收益的匹配,为科创企业提供持续资金支持的融资模式。2016年4月21日,银监会、科技部、人民银行联合下发《关于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创新力度开展科创企业投贷联动试点的指导意见》,首批试点确定了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天津滨海、西安等5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恒丰银行、北京银行、天津银行、上海银行、汉口银行、西安银行、上海华瑞银行、浦发硅谷银行等10家试点银行。
15、什么是生物资产抵押贷款?
生物资产抵押贷款是指养殖农户或企业用自身或第三人正在养殖的猪、牛等活体作为抵押,向银行业机构申请贷款,取得信贷资金。此项政策执行在农业农村部。
16、什么是农业保险?当前农业保险的范围和类型有哪些?
农业保险是指保险机构根据农业保险合同,对被保险人在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生产中因保险标的遭受约定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疫病、疾病等保险事故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的保险活动。
农业保险按农业种类不同分为种植业保险、养殖业保险。从保险产品看,享受中央财政补贴的品种从6个增加到15个,加上地方特色农产品和支柱农产品保险产品,以及天气指数保险、蔬菜价格保险等,目前共有500多个产品,覆盖近90类农作物品种。
目前,我省开展农业保险获得中央财政补贴保险品种有小麦、玉米、水稻、马铃薯、油菜、棉花、能繁母猪、奶牛、育肥猪、森林10个险种;省级财政补贴保险品种包括苹果、猕猴桃、核桃、大枣、花椒、设施蔬菜、仔猪、种公猪、奶山羊9个险种;农业保险创新品种包括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需求的农业大灾保险、农产品气象指数保险、价格指数保险等。
17、什么是气象指数保险?什么是价格指数保险?
指数保险的赔偿不是基于被保险人的实际损失,而是基于预先设定的外在参数是否达到触发水平来确定赔付水平。指数保险中的“指数”一般指的是表征某灾害强度的指标,如干旱等级、地震的震级、产品价格等。指数保险赔付机制包含不赔、全赔和分层赔付,其中,不赔:指数未被被触发,没有任何赔款;全赔:指数被触发,赔款金额为保额;分层赔付,则根据触发等级给予相应赔付。常见的指数保险包含:干旱、强风、降雨、洪水、高温、低温、价格指数险等。
气象指数保险是指把一个或几个气候条件(如气温、降水、风速等)对农作物损害程度指数化,每个指数都有对应的农作物产量和损益,保险合同以这种指数为基础,当指数达到一定水平并对农产品造成一定影响时,投保人就可以获得相应标准的赔偿。
价格指数保险模式,是指当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出现大幅波动导致农产品价格低于目标价格而对于农民造成的损失,由保险公司给予经济补偿的创新模式。这种模式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和农产品市场价格基本稳定,有益于保障农民权益,是对当前小麦保险、玉米保险等自然灾害险种的有益补充,也使得农业保险从“保成本”到“保收入”逐渐过渡转变。
18、什么是农产品期货?什么是农产品期权?
农产品期货是指农产品订购合同、协议,也叫合同农业或契约农业。具有市场性、契约性、预期性和风险性,订单中规定的农产品收购数量、质量和最低保护价,使双方享有相应的权利、义务和约束力,不能单方面毁约,因为订单是在农产品种养前签定,是一种期货贸易,所以也叫"期货农业"(农业订单+期货贸易)。
农产品期权是一种选择权,是指买方有权在约定的期限内,按照事先确定的价格,买入或卖出一定数量某种特定商品或金融工具的权利。期权是国际衍生品市场成熟的基础性风险管理工具,与期货、远期、互换等共同构成大宗商品市场完整的风险管理工具体系。
19、什么是城乡融合发展?与城乡一体化发展有什么区别?
城乡融合主要是指城乡一体化,即相对发达的城市和相对落后的农村,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垒,逐步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使生产力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合理分布,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直至消灭城乡之间的基本差别,从而使城市和乡村融为一体。
城乡一体化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过程,使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空间、政策(制度)上协调发展的过程。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城镇化的必然趋势,城乡融合发展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高级阶段,其本质都是更加注重内涵增长,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破解二元结构矛盾,带动城乡结构显著优化,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升。
20、什么是产城融合?什么是镇村互动?
“产城融合”是指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进一步提升土地价值,以达到产业、城市、人之间有活力、持续向上发展的模式。产城融合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化,扩大产业空间加速产业聚集;有利于增加就业人口,规避盲目城市化带来的空城现象;有利于构建城市产业生态体系,增强产业自我更新能力;有利于城镇化有序推进,促进城市一体化建设。
镇村互动:我国农村目前有两个相对独立的权力存在于管理体制中:一是自上而下的乡镇行政管理权;二是村委会的自治权。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推动乡镇政府与村委会形成良性互动,旨在加强乡镇行政管理,推进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完善法律法规,明确乡镇政府和村委会权责 。从法律制度上合理划分乡镇管理与村民自治的权限范围,明确规定分别属于村民自治和乡镇政府管辖的事权范围;不断完善二者互动的方式方法,确定乡镇政府指导村委会的有效路径,同时明晰村委会协助乡镇政府的程序方式,进一步保障乡镇自治系统管理在制度规范的基础上有效运作,发展村民自治的同时加强基层行政管理。 二是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本质就是在职责上与功能上的转换、重组和优化,强化乡镇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着重打造服务型政府。打造服务型政府,是将领导职能由“划桨”转变为“掌舵”;管理职能由管制转变为服务;社会职能由“包揽一切”转变为“只提供核心公共产品”;经济职能由直接经营转变为制定规则和宏观调控;监督职能由被动转为主动,实现乡镇政府职能的全面转型,给予农民更多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三是强化村干部能力建设 。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广大农民素质有所提高,但部分村干部受于生活年代限制,素质知识文化不高,处理农村事务能力不强,导致镇村未能高效互动。要切实加大村干部素质能力培训力度,不断提升村干部综合素质,稳步提高村干部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助力推动村干部形象与能力双提升,开创镇村互动新局面。
21、什么是农业新业态?
农业业态是指多元要素融合而成的不同农产品(服务)、农业经营方式和农业经营组织形式。由于农业资源要素的多元性,近年来通过不同方式的资源融合,已催生出服务型、创新型、社会化和工厂化等多种农业新业态。
一是服务型农业新业态。通过产业链的横向拓宽,产生了休闲农业、会展农业、景观农业、创意农业、阳台农业等服务型农业新业态。
二是创新型农业新业态。以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为代表的高科技向农业渗透,衍生出生物农业、智慧农业、农业大数据应用等创新型农业新业态。
三是社会化农业新业态。社会分工细化以及社会组织方式变革衍生出农业众筹、订单农业、社区支持农业、农村养老服务业、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农产品私人定制等社会化农业新业态。
四是工厂化农业新业态。现代技术集成应用衍生出工厂化农业新业态,植物工厂是工厂化农业的高级阶段,尚处于萌芽期,目前主要用作试验示范。从奥地利、丹麦、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发展情况看,工厂化农业潜力大,前景好。
22、如何创新农业建设用地模式?
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充分利用农村闲置房屋,改造成为民宿、农家乐,吸引城市人群前来消费,增加农民收入。通过调剂年度新增村镇建设用地指标,盘活利用好农村现有存量农业建设用地,充分发挥杨凌农业第一产业优势,以现代农庄集群建设为示范点,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业休闲游,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23、如何适度放活农民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
全面完成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的确权发证工作,探索研究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有效形式,制定《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出租管理办法》,规范有序推进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出租用于发展乡村民宿、健康养老、生态教育、民俗展览、创意办公、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农产品冷链、初加工、仓储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收益部分由村经济组织和农民按比例分成。通过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出租,放活农民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财产权,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同时也解决了乡村振兴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问题。
24、什么是职业农民制度?建立职业农民制度有什么意义?
职业农民制度是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建立的《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管理办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帮扶指导制度》等相关制度规范。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系统总结职业农民培育制度建设的经验做法,是统领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根本制度保障,回答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培养造就新一代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职业农民队伍这个重大命题,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思路。
25、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杨凌示范区片区承载着什么样的功能?
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杨凌示范区片区是陕西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之一,总面积5.76平方公里。根据国务院批复的《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杨凌示范区片区的功能定位是以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为重点,通过全面扩大农业领域国际合作交流,打造“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杨凌示范区片区将围绕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投资领域改革、推动贸易转型升级、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等方面,立足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扎实履行国家使命,促进农业领域的开放合作,创新现代农业交流合作机制,打造农业领域国际合作交流创新平台,积极推动国际农业人文交流与合作。
26、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是怎样的一个组织机构?有什么样的职责功能?
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于2016年11月5日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立,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涉农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自愿加入的非政府、非盈利的开放性、国际化的多边合作平台。联盟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发起倡议,来自中国与俄罗斯、中亚、南亚、西亚、非洲、欧洲等丝绸之路沿线12个国家的59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成立并加入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标志着丝路沿线农业科教单位的合作进入新阶段。
联盟以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宗旨,致力于推动成员间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推广、人文交流、政策研究等方面的密切合作,通过搭建合作平台、创新合作机制、加强资源共享,共同促进沿线国家与地区农业教育科技的进步与发展。联盟将定期举办“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合作论坛”,通过多边、双边的沟通,重点围绕沿线国家和地区国计民生重大问题进行研讨,鼓励各成员在联合建立教育科技机构、科技创新平台、技术推广基地和丝路文明交流中心等方面积极探索,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努力扩大合作成效。
27、建设进境种质资源保护中心有什么意义?
“一带一路”种质资源检疫保护研究中心项目是集动、植物隔离检疫、种质资源中期保存、科研培训、国际合作交流于一身的出入境动、植物隔离检疫及种质保存中心,开创了我国对入境动、植物的物种隔离检疫与植物种质鉴定、植物种质保存于一体的先河。“一带一路”种质资源检疫保护研究中心的建设,对全面提升西北地区农作物种业发展水平,推动杨凌自贸片区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项目建成后将为我国农业生产保驾护航,在守好国门的同时,提高进出口农产品作物的通关速度,为自贸区农产品的高效流通提供便利。对植物种质资源的搜集、保护和利用将从根本上丰富我国植物资源的类型,强化植物育种,为市场提供更多优良农产品,提高企业竞争力,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健康运行意义重大,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28、为什么要建立植物品种权交易中心?
建设国家(杨凌)旱区植物品种权交易中心,是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精神的重要举措。植物品种权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既具有知识产权的各种特性,又具有生物属性,交易起来难度较大。建立国家(杨凌)旱区植物品种权交易中心,就是要克服困难,突破障碍,搭建一个有权威性和公信力的国家级交易平台,实现品种权的公开、公平、公正交易。一是通过专业化的服务,提升平台运行效率,形成集聚效应和带动效应。二是强化与成果转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维权救助等政策的衔接,探索市场化发展道路。三是依托杨凌示范区,加快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做出贡献。
29、什么是综合保税区?设立综合保税区有什么作用?
综合保税区是我国目前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的特殊开放区域。是国务院批准的具有保税港区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由海关参照有关规定对综合保税区进行管理,执行保税港区的税收政策和外汇政策,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区、港口的功能于一身,可发展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是真正意义上的境内关外,是在形式上最接近自由贸易港的政策模式。
杨凌综合保税区的设立,将立足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创设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发挥陕西新亚欧大陆桥和承东启西、连接西部的大区域优势,发挥边境邻国经贸合作的区位优势,发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口岸五大业务功能,对促进杨凌自贸片区涉农领域投资贸易发展、繁荣陕西地区外向型经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0、什么是进境指定口岸?设立进境指定口岸有什么意义?
海关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按照国家宏观调控和检验检疫特殊监管要求,规定特定货物必须从特定对外开放口岸进境。该进境口岸为检验检疫指定口岸。实施检验检疫指定口岸管理的进境货物主要包括:繁殖材料、粮食、水果、活动物、肉类等。
进境指定口岸的设立,一是完善“一带一路”内陆地区口岸布局,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开放门户。二是将从根源上实现杨凌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建设某类产品进境指定口岸,该类产品及与该类产品相关的配套产业就会在杨凌聚集,从上下游形成产业集群。三是从对外贸易来说,将成为杨凌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农业产业经济的抓手。四是有利于杨凌自贸片区探索现代农业国际合作新模式,通过贸易平台的作用实现现代农业国际合作更深入的进行,更好实现杨凌建设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交流中心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