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照片是2012年的时候,我给哈萨克斯坦的青年教师做培训的时候拍的,是农高会给了我这样的机会。”手拿照片的杜恩岐回忆起九年前第一次与农高会的结缘,仍旧记忆犹新。
2011年,杜恩岐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的身份参加了当年的农高会,随着杨凌农高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交流日益紧密,拥有海归、教授等身份标签的杜恩岐当年在农高会上被确定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援助培训专家,受聘前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培训教学活动,将动物养殖技术的“中国经验”传递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当年农高会结束后,我就前往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关于动物疫病方面的培训与教学,为当地培养了60多名青年教师。”杜恩岐回忆说。
最让杜恩岐感到自豪的是,就在他回国不久后,他所培养的很多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的青年教师,选择来杨凌,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读博士。“当时他们跟我说,是杜老师让他们看到了中国先进技术的优势,他们一定要在这里好好学习,把更多的‘中国经验’带回国去。”杜恩岐向记者讲起这段经历时,眼中充满了自信与骄傲。
正是因为有了杜恩岐他们这样的专家团队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如今,每年参加杨凌农高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数量占与会国总数的70%左右,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杨凌凭借科技与人才优势逐渐成为国际农业合作的平台。
去年,作为大学教授的杜恩岐走向了市场,成为了一名“创业者”,公司刚刚成立一年时间,就让他20多年来的科研成果得到转化,实现产值600多万元。目前,公司市值达8000万元。
今年,在他的帮助下,杨凌成功引进成立了两家创新型企业,他们将带着各自公司的项目参加今年农高会。杜恩岐说:“这两家公司预计未来每年会创造5000-6000万的效益。”
“农高会不仅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发展牵线搭桥,也为各类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农高会,也为我搭建了对外交流的桥梁,我愿意为它代言!”杜恩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