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时代,实现新发展,是量的突破,更是质的提升。高水平建设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实训基地,高规格举办上合组织现代农业发展圆桌会议,高质量开展援外农业技术培训……陕西杨凌正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答卷,打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转化为杨凌的生动实践。
相与有成,当好上合基地培训“主战场”
“来中国之前,经常看中国的新闻。非常感谢中国还有杨凌举办这样的活动,我发现,中国的发展很快,这里的课也讲得好!”。去年8月在杨凌举办的“一带一路”国家执政能力与社会发展研修班期间,来自利比里亚劳工部数据研究司副司长科利接受农业科技报社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
杨凌作为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的“主战场”。从2005年开始承办国家援外农业培训项目,到2011年8月被商务部批准为中国旱作农业技术援外培训基地,10多年来通过扎实开展援外培训工作。目前已累计承办援外培训项目103期,为10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2500多名农业官员和技术人员,其中1400人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利比里亚劳工部数据研究司副司长科利接受农业科技报社全媒体记者采访。
科利坦言:希望此培训对于非洲国家,特别是利比里亚来说,能成为一个持续的过程。可以保证的是,我们将会把在此次研修班学到的东西根据各自的国情运用到富有成效的活动中。利比里亚政府欣赏,并希望从中国政府中获得更多类似的机会。
南苏丹、津巴布韦、乌干达、埃塞俄比亚、瓦努阿图、利比里亚等国的18名学员在杨凌参加培训。
近年来,杨凌先后与全球60多个国家在现代农业领域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哈萨克斯坦等2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农业节水灌溉、花卉苗木种植、畜牧养殖技术及管理等多个领域签订了有关协议,累计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活动300余项。杨凌农业科技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根发芽,结出了丰硕果实。
互惠互利,拓展上合组织区域合作空间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丝绸之路自古以来不仅是贸易通商之路,更是沿线国家农业教育融合之路。
2016年11月5日,来自丝路沿线12个国家的59所涉农高校和科研机构,在杨凌正式成立“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目前已有14个国家76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加盟,它是以区域经济合作为特定方向的智库合作机制。
联盟成立后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推广、人文交流、智库建设等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目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阿拉木图、北哈州,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建成4所现代衣业科技示范园。
白俄罗斯农业示范园小麦新品种联合培育实验。
其中,示范园已展示来自联盟成员单位的10大类74个农作物品种,其中,示范的小麦品种亩产319公斤,较当地品种增产82.3%;示范的大豆品种亩产232.5公斤,较当地品种增产32.7%,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有效地推动了学校科技成果在中亚国家的辐射推广,为把中亚地区打造成国际“战略粮仓”出了有益探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在白俄罗斯国立农业科学院,就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人才交流培养等进行交流座谈。
成员国可根据自身的发展水平和合作意愿,提出合作的议题与合作方式。哈萨克斯坦农业部副部长古丽米拉・伊萨耶娃表示,中国拥有先进的农业技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小麦育种、畜牧、兽医等领域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科研团队,希望与学校加强农业领域合作,共同提高哈萨克斯坦粮食产量。
同时哈萨克斯坦牛羊肉、大豆等生产潜力巨大,随着两国进出口贸易的加深,双方可以在畜牧、兽医、牛羊肉加工、豆制品加工、食品安全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她相信,双方合作带来的效益不仅将惠泽哈萨克斯坦人民,还将惠及中亚其他国家。
乘势而上,向高质量发展阔步迈进
与丝路交响和鸣共奏,上合农业基地的实体项目建设同样如火如荼。
今年,杨凌全力推动上合项目建设三年行动,包括加快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农产品物流园;建成农业技术交流培训中心主体工程,启动建设农业技术交流服务云平台,实施中国--乌兹别克斯坦农业科技创新园项目,建设现代农业技术实训园区。
同时,还将组建上合组织现代农业发展研究院,联合上合组织国家农业高校、相关研究院所,成立现代农业国际联合实验室,开展农业合作交流研究,形成“一基地多园区、一中心多平台、一院多所”的运行体系。
着眼于长远发展,未来,杨凌还将在三个方面加强合作:
一是整合杨凌优质科教资源,建设上海合作组织现代农业研究中心和国际联合实验室,开展农业国际科技合作研究,建设技术合作创新高地,引领未来农业发展。
二是充分发挥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的作用,加强与上海合作组织的深度合作,进一步推动学校海外试验示范园建设,为积极打造国际“战略粮仓”提供技术支撑。
三是依托学校人才培训基地和试验示范站,积极与上海合作组织开展联合办学、研究生联合培养、高端智库研修、职业农民培训等,努力建成国际一流的农业技术培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