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国际合作 / 正文

中哈友谊结硕果 上合基地建设忙

“时间很紧张,这几天把那边园区(中哈创新园)遇到的一些技术问题全部解决以后,我就得赶过去了,虽然疫情还没有结束,但是农业生产一刻都不能耽搁。”杨凌农民技术员杜双社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

1.jpg

杜双社是一位普通的杨凌农民技术员,4年时间往返于杨凌和哈萨克斯坦20多次,成为中哈农业交流的使者,也成为上合农业基地建设的参与者与见证者。

年前,刚刚从哈萨克斯坦回国的杜双社,最近又闲不住了,虽然受疫情影响,他暂时去不了哈萨克斯坦,但是心里一直牵挂着“中哈创新园”。

杜双社所说的园区是指远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州的“中哈创新园”,从2016年开始建设,作为杨凌派出的技术员,他已经在中哈之间往返了20多次。

几年来,中哈创新园已经从杨凌引种了小麦、玉米、大豆、油菜、蔬菜、苗木6大类45个试验新品种,种植面积近1500亩,同时还建设了1600多平方米的日光温室大棚。

说起杨凌的技术,杜双社在电话中赞不绝口,他说:“杨凌的农业技术在当地的应用还是非常成功的,产量这块就比当地高出20%左右。哈萨克斯坦前总理捷列先科到咱园区来以后,品尝了咱的西红柿,他连连用俄语说‘哈拉朔,哈拉朔’,就是非常好的意思。”

“那边的大棚面临着改造,出现了很多问题,前一段把这些问题基本都解决完了,等航班一开通,我就马上飞到哈萨克斯坦,把这些问题逐一解决。对于那边的事情,我可是非常上心的,自从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上合基地以后,杨凌在那边确实是成了香饽饽了,我作为一个农民,做的是习近平主席交代的事情,能不上心嘛?”杜双社告诉记者,他每次回来都就一些设施、品种、技术方面的问题跟杨凌的专家和技术员进行研讨交流,回去后在哈萨克斯坦进行实践。

杜双社和哈萨克斯坦的异国情缘只是杨凌全力建设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的一个例证和缩影。近日,在杨凌政务大厦的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工作办公室里,作为一个新成立的机构,“上合办”的工作人员紧张而忙碌地处理着手头的工作。

2.jpg

“喂,张老师,上次发给您的加强援外培训的意见您看了吗?嗯,对对对,您看看还有什么修改意见吗……”既要确定培训计划,又要对接培训学员,还要联系授课老师,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工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马静忙得不可开交。

马静告诉记者:“作为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把今年作为援外培训的提升年,我们要从培训的内容,培训的管理和质量上,有一个质的提升。”

自从2019年6月14日习近平主席提出设立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后,杨凌加快建设步伐,承办援外培训23期460人,其中培训上合组织国家农业官员和技术人员120人,第26届农高会期间,上合组织现代农业发展圆桌会议、上合组织国家农业专题展成功举办,在上合国家建成了和“中哈创新园”一样的3个对外示范推广平台。

马静告诉记者:“今年,杨凌将紧扣‘交流、培训、示范’的三大功能,按照一中心多园区、一中心多平台、一中心多院所,这么一个框架设计,推进我们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争取上合基地有实质性的进展。”

3.jpg

农城大地春潮涌,项目建设正当时。当前,杨凌示范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聚焦上合农业基地建设等重点项目,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出台各项政策措施,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和企业开复工,确保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不误。